凿壁偷光故事80字,凿壁偷光故事80字概括
成语故事《凿壁偷光》故事内容写150字左右
1、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,出自《西京杂记》。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,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。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,有一个少年叫匡衡,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,跟着老师读书。可是,他家里很穷,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。
2、浏览100742018-05-06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勤奋好学,但家中穷啊,连蜡烛都没有。邻家有蜡烛,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,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。337 浏览608052019-04-17成语故事《凿壁偷光》故事内容写150字左右匡衡勤奋好学,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。
3、凿壁偷光的故事,讲述了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匡衡,由于家庭贫困,他的邻居拥有读书的条件。为了获取知识,匡衡聪明地在自家墙壁上挖了个洞,通过邻居家的灯光,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。这个故事不仅象征着贫困中的坚韧求知精神,也成为了形容人勤奋好学的成语,如囊萤映雪、焚膏继晷和凿壁借光。
4、匡衡小时候的一天傍晚,他在家里看书,天色已晚,书上的字也越来越模糊,看不清了。可是匡衡家里一贫如洗,根本没有钱买蜡烛,他出去走走,看到邻居家里很明亮,便想凿开墙面让邻居家里的光亮透过来,借这些光看书。
凿壁偷光的故事90字以内
1、《凿壁偷光》故事大概内容是:匡衡小时候喜欢读书,家穷买不起蜡烛。一天晚上,匡衡无意中发现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,匡衡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。烛光射了过来,匡衡就着这道烛光,认真地看起书来。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,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。
2、匡衡是一个非常勤奋好学的人,但由于家境贫寒,没有蜡烛照明,这让他在夜晚学习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。幸好,邻居家晚上点着灯烛,光芒虽然无法直接照进匡衡的家中,但匡衡灵机一动,将墙壁轻轻凿出一个小孔,让邻居家的灯光透了过来,照亮了他的书本。
3、匡衡,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,家境贫寒。为了追求知识,他巧妙地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一个洞,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。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“凿壁偷光”的典故,用来形容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的人。
凿壁偷光的故事200字
1、在西汉时期,有一个叫匡衡的学者,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,生活条件十分贫困。尽管如此,匡衡从小就对读书充满渴望,但他的家庭无法承担他的学费,连书本都买不起。因此,匡衡只能向别人借书阅读。一天晚上,匡衡很想在睡前读一本书,但是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,根本无法点灯读书。
2、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,出自《西京杂记》。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,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。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,有一个少年叫匡衡,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,跟着老师读书。可是,他家里很穷,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。
3、凿壁偷光西汉时候,有个农民的孩子,叫匡衡。他小时候很想读书,可是因为家里穷,没钱上学。后来,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,才有了看书的能力。匡衡买不起书,只好借书来读。那个时候,书是非常贵重的,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。
4、匡衡的邻居家非常有钱,每到晚上的时候,好几间房子都点上了蜡烛,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。这天晚上他悄悄的在自己墙上凿出了一个小洞,这样邻居家的烛光就从小洞里透过来了,匡衡就接着这微弱的光线,开始读起书来,慢慢的就将家里的书都看完了。
5、西汉时期,有个农民的孩子,叫匡衡。有一天晚上,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。背着背着,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。他嚯地站起来,走到墙壁边一看,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。于是,匡衡拿了一把小刀,把墙缝挖大了一些。
6、墙面太硬了,一点洞也没砸出来。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,一丝光亮突然从洞里透出。匡衡又小心地凿了起来,又过了一会儿,一大束光从洞里透了出来,匡衡高兴的一下子跳了起来,赶快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在光亮下看书。因为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前读书,学到了许多知识,因此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学问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