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人尊师小故事50字(名人尊师故事500字)
名人尊师小故事20字
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,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,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,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“礼制”学识的好机会,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,与宫敬叔同行。到达京都的第二天,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。
杨时的这种尊师重道的美德一直被人们称赞。因为他能够尊敬师长,虚心求教,所以学业进步很快,最终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。四面八方的人都不远千里来向他求教,大家尊称他为“龟山先生”。
鲁迅 鲁迅18岁到南京读书,每当放假回绍兴时,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。1902年至1909年,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,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我在异国的学习状况。一次,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,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,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光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。
唐太宗李世民,唐朝第二位皇帝,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,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的盛世。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,长治久安,子女教育非常重要,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“当今日之急”。因此,他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、学问渊博的人。而且,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。
名人尊师小故事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,有一位有学问的人,名叫杨时,他对老师十分尊重,一向虚心好学。“程门立雪”便是他尊敬老师、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。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,就非常用功。后来中了进士,他不愿做官,继续访师求教,钻研学问。当时程颢、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。
名人尊师小故事50字大全
宋朝时,有一位有学问的人,名叫杨时。“程门立雪”便是他尊敬老师、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。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。他拜程颐为老师时,已经40岁了,但对老师还是那么恭敬。有一天,天空浓云密布,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。午饭后,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,约了一个同学一起去老师家里。
名人尊师小故事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,有一位有学问的人,名叫杨时,他对老师十分尊重,一向虚心好学。“程门立雪”便是他尊敬老师、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。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,就非常用功。后来中了进士,他不愿做官,继续访师求教,钻研学问。当时程颢、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。
杨时的这种尊师重道的美德一直被人们称赞。因为他能够尊敬师长,虚心求教,所以学业进步很快,最终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。四面八方的人都不远千里来向他求教,大家尊称他为“龟山先生”。
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,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,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,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“礼制”学识的好机会,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,与宫敬叔同行。到达京都的第二天,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。
Ⅱ 名人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鲁迅 鲁迅18岁到南京读书,每当放假回绍兴时,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。1902年至年,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,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我在异国的学习状况。一次,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,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,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光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。
杨时自小聪明好学,北宋熙宁九年(1076年)高中进士,不久任徐州司法。当时,北宋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程颢、程颐兄弟在河洛地区讲授孔孟之学。杨时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便辞去了徐州司法的职务,毅然拜师程颢,深受程颢赏识。后来程颢不幸去世,杨时悲痛不已,设灵位祭奠,并以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。
名人尊师的故事
1、在宋朝,有位名叫杨时的学者,他非常尊敬老师,虚心好学。杨时年轻时勤奋努力,后来成为进士,但仍然热衷于访师求教,不断钻研学问。当时,程颢和程颐两位兄弟是全国知名的学者。杨时先拜程颢为师,学习了许多知识。四年后,程颢去世了,为了继续深造,杨时又拜程颐为师。
2、程门立雪 宋代时期的杨时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,为了继续求学,放弃了做官的机会,奔赴河南拜二程为师,钻研学问。有一天,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,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。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,又不放弃求教的机会,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。
3、“程门立雪”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,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,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,到处寻师访友,曾就学 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。程颢死后,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,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 川书院中求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