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N +

成语故事大全300字(成语故事20篇20~30字)

容易记住的成语故事300字

1、班门弄斧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,讲述小木匠自以为学艺有成,却在鲁班门前显摆的故事。小木匠学艺两年,手艺渐进,便有些自满起来。他不再听师傅的教导,常常手持斧子四处游荡。一天,他在帮师傅干活时,又偷偷溜了出来玩耍。当他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时,却不知那是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府邸。

2、班门弄斧 小木匠学了两年手艺,也能做几件器具了,就有点得意扬扬,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师傅的话他不再听,只喜欢拿着做木工活的斧子到处闲逛。这天,小木匠不好好帮师傅干活,又溜出来玩。走到一家门楼前,他不知道门楼下是木匠祖师爷鲁班家。

3、也有个成语叫狗背驴腰。请看看这两个成语的来历故事吧。元·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,狗背驴腰的,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 一一祝你开心,别忘了感谢我哦。 『伍』 最容易记住的成语故事300字 班门弄斧 小木匠学了两年手艺,也能做几件器具了,就有点得意扬扬,觉得自内己很了不起。

4、成语“一言九鼎”由这个故事而来,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。 衣锦还乡 《南史.卷三柳元景列传》 庆远字文和,元景弟子也。……霸府建,为从事中郎。武帝受禅, 封重安侯,位散骑常侍,改封云杜侯。出为雍州刺史,加都督。帝 饯於新亭,谓曰:「卿衣锦还乡,朕无西顾忧矣。

5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300字(精选11篇)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 成语故事 篇1 我学过《三字经》、《论语》,最近,我喜欢上了一套新的国学经典——《成语故事》,这是一套有声电子书,是爸爸前段时间从网上下载来的,它可以手动翻页,也可以自动翻页;还可以自己读看,也可以听。它里面收录了200条成语典故。

6、成语故事 篇1 战国时代,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,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。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。日子一久,这个老人和猴子之间竟然能交流沟通了。 几年之后,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,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,又碰上粮食欠收,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。

300字成语故事

成语典故300字 篇1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,赵惠文王去世,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。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,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,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。 有一次,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。

成语典故300字 篇1 半夜鸡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,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。日子一长,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。

班门弄斧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,讲述了小木匠自以为学艺有成,却在鲁班门前显摆的故事。小木匠学艺两年,手艺渐进,便有些自满起来。他不再听师傅的教导,常常手持斧子四处游荡。一天,他在帮师傅干活时,又偷偷溜了出来玩耍。当他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时,却不知那是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府邸。

成语故事大全300字(成语故事20篇20~30字)

刮目相看出自吕蒙的故事,吕蒙在孙权的鼓励下刻苦学习,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将领,使孙权刮目相看。初出茅庐则描述了诸葛亮初出茅庐时的胆识与智慧,帮助刘备取得了一些胜利。乐不思蜀出自三国时期刘禅的故事,他被俘后仍乐于蜀地的生活,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淡薄。

战国时代的齐国,因君主齐威王沉迷酒色而陷入危机。淳于髡以其智慧和口才,巧妙地用一个谜语来劝诫齐威王。谜语中的大鸟象征着齐威王,他既不作为也不鸣叫。齐威王听后,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决定整顿国家,提升军队实力。这一系列行动让齐国再次繁荣,赢得了各国的尊重,这便是“一鸣惊人”的由来。

山神听说此事,担心愚公不停挖掘,便向天帝报告。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,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,一座放在朔东,一座放在雍南。从此,冀州南部,汉水南岸,再也没有山阻隔了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坚持不懈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愚公移山的精神,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。

成语典故300字

成语典故300字 篇1 半夜鸡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,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。日子一长,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。

成语典故 篇1 “城狐社鼠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,为非作歹的坏人。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晋书。谢辊传》,对曰:“隗诚始祸,然城狐社鼠也。” 晋朝时候,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,他的长史官是谢辊,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。

成语典故300字 篇1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,赵惠文王去世,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。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,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,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。 有一次,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。

成语典故 篇1 城狐社鼠 “城狐社鼠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,为非作歹的坏人。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晋书。谢辊传》,对曰:“隗诚始祸,然城狐社鼠也。” 晋朝时候,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,他的长史官是谢辊,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。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下一篇: